找回密码
 注册 送优惠劵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39|回复: 2

嫦娥一号卫星“光临”厦门约7分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2 03: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海网10月2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李玉燕 黄智敏 李立宇崔晓旭/文 黄少毅 吴晓平 陈巧思/图)
昨日18时09分54秒左右,“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起飞约290秒后,飞到厦门,厦门航天测控中心及时捕获了目标。


  从18时09分54秒到18时17分05秒左右,“嫦娥一号”卫星在厦门可见领域内共呆了七分钟多的时间。期间,厦门航天测控站及时对卫星数据进行了收集分析,并向卫星发出了“管道排气”的指令。与此同时,留意观测的厦门市民在气象台、胡里山、人民会堂等处,均看到了“嫦娥一号”卫星像流星一样划过厦门的美丽夜空。

  作为此次发射全国三个陆地测控站之一,厦门航天测控中心不仅是“嫦娥一号”卫星起飞阶段唯一参与跟踪测控和发送指令的落基测控站,而且是陆地上能对“嫦娥一号”卫星进行控制的最后一个测控站。短短的七八分钟内,厦门航天测控中心将从卫星上测控收集到的数据汇报给了总控制中心,并把“嫦娥一号”圆满成功飞过厦门的喜讯及时传向全国各地。
厦门“指挥”卫星2分钟

地点:厦门航天测控站

发射前全场紧张而肃穆

  17:25,离卫星发射还有半个多小时,厦门航天测控站的工作人员早已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一排排身穿蓝色工作制服的测控人员整齐有序地各就各位,全神贯注地关注着综合显示屏上的每一个数据变化。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倒计时,对讲系统里,不断传出工作人员紧张而有序的各种口号——— “第一次综合检查5分钟准备”、“第二次综合检查5分钟准备”、“明白”、“检查完毕”、“开关设置到位”、“二号四分钟准备”、“第二次检查正常”……

  厦门虽不是发射现场,但是测控中心里面,数十名工作人员严肃地对着一个个屏幕,全场气氛紧张而肃穆。

起飞后290秒厦门捕获目标

  厦门航天测控站不仅要及时发现目标,还要对“嫦娥一号”卫星进行跟踪,并及时将测控到的卫星数据发送给总控制中心,以便让专家们及时对卫星的飞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同时,测控中心还担任着向卫星发送指令的任务。当“嫦娥一号”飞经厦门领域时,厦门测控中心将根据具体情况向卫星发送指令。而当卫星接收装置接收到厦门测控中心发送的指令后,就会通过系统准确执行指令,从而保障卫星飞行正常。

  18时05分04秒,“嫦娥一号”准时发射。厦门测控中心里,不断传来“西昌飞行正常”、“信号正常”、“跟踪正常”等类的报告口号。

  起飞后50秒。厦门测控中心里,不断响起 “跟踪正常”、“信号正常”的喜人报告。

  起飞后290秒。厦门及时捕获目标。测控中心里及时向总控制中心传递了“厦门捕获目标”、“厦门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等报告。

  起飞后360秒。厦门测控中心向“嫦娥一号”卫星发送了指令——— “管路排气”。此举目的在于控制卫星的管路排气情况,以保证卫星的后续飞行工作达到最好状态。

  起飞后599秒。厦门发现火箭为了节省燃料,执行了“三级一次关机”滑行命令,并及时将该信息反馈给总控制中心。
“光临”厦门约7分钟

  18:17左右,厦门测控中心里忽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测控站负责人正式宣布——— “厦门跟踪测控圆满成功”!接着,厦门测控站将跟踪测控任务移交给太平洋上的 “望远号”继续跟踪测控。

  据厦门航天测控站指挥长周圣斌介绍,“嫦娥一号”卫星经过厦门可见领域大概用了七分钟。而厦门对其实行指令的时间,大约只有120秒。从厦门上空过去时,“嫦娥一号”卫星的速度像流星一样,非常快。因此,等待观看的市民看到的只是流星一样的小点飞过。而当卫星飞到台湾岛、太平洋一带时,由于地球表面弧度的关系,在厦门范围内就看不到卫星了。

  “嫦娥一号”经过厦门后,太平洋上的“望远号”船继续对卫星进行跟踪测控。而青岛、喀什这两个陆地测控站也将在“嫦娥一号”进入轨道时对其进行跟踪测控。

“火球”是助推火箭

地点:狐尾山


  厦门,用肉眼观测到卫星上天,这可是破天荒第一遭。

  下午,天文爱好者们早早就来到狐尾山厦门气象台的楼顶。

  “来了,来了!”傍晚6:13,厦门西南方的上空,一个闪亮的小点往东南方向飞去,大家发出一阵惊叹。

  大约一分钟之后,小亮点消失了,过了片刻,空中又出现了一个大“火球”。

  “这个才是卫星啊!难道刚才那个是流星?”人群中有人发出疑问。

  “火球”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大家仔细一想,小点是“流星”的说法太牵强了,因为其飞行路线与卫星如此相似。

  讨论一番后,大家听了电台的实况转播才恍然大悟。原来,小亮点是卫星,距离地面大约有100公里;大“火球”是从卫星上脱落下来的助推火箭,因为坠入大气层,看起来才大了很多。




忽明忽暗十多秒

地点:人民会堂广场


  傍晚,人民会堂广场上,双十中学天文协会的陈老师和19个同学聚集在此。

  架起3台天文望远镜,打开电脑,启动软件,预计好“嫦娥”经过的轨道,大家等着与“嫦娥”的约会。
  18:05,“嫦娥”升空了。广场上一下子非常静寂,大家翘首仰望西边的天空。“啊,快看‘嫦娥’!”18:15,首先发现亮点的同学大喊,其他同学也跟着尖叫。

  天空中,一个肉眼可见的亮点一闪一闪,拖着“尾巴”从西边飞来,划过天际,忽明忽暗,十多秒后,它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陈老师说:“卫星本身不发光,它的表面只有一些反光板,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亮点只是助推脱离的部件,真正的‘嫦娥’,已在那个光亮的前面掠过。”

人物 30多年的梦想成真

  “亲眼看到中国的卫星上天,这是我30多年来的心愿啊!”在狐尾山气象台看到“嫦娥”掠过厦门,王崇文老先生如此激动。

  今年77岁的王老是省天文学会原秘书长,也是一个 “老天文”。1958年,福州建立卫星观测站,他是工作人员,负责观测前苏联和美国发射的人造卫星,一干就是七八年。“文革”,王老被下放到农村,暂时告别了他热爱的事业。

  在卫星观测站工作那么多年,王老看过许多人造卫星,但都是前苏联和美国的。“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我们国家自己的卫星上天呢?”王老把这个愿望默默地留在心中。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成功上天,但当时王老还在农村,无缘目睹这件盛事。这么多年,他的心愿一直未能实现。

  昨晚6:13,一个美丽的小亮点从厦门上空划过,30多年的期待,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发表于 2007-11-21 03: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一号卫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1 03: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送优惠劵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