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送优惠劵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79|回复: 0

厦门获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 鹭岛文明花为何这样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4 22: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鹭岛风光一瞥  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平安志愿者在社区巡逻,将不规范停放影响小区车辆通行的共享单车搬走。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厦门会晤志愿者在出征仪式上宣誓。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1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表彰决定:继续保留厦门市等83个城市(区)全国文明城市(区)荣誉称号,厦门成功实现“五连冠”。
    高素质高颜值之城厦门再次聚集了全国的 目光。事实上,厦门的文明创建征程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便开始了,1990年初,厦门就开展了“建文明城市,创文明单位,做文明市民”系列活动。2005年,在中央文明委的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表彰中,厦门以参评的12个文明城市综合评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12年间,5届“大考”,作为老牌“全国文明城市”,厦门当之无愧。荣誉的背后,是厦门对文明创建的长抓不懈。同心铸造厦门全国文明城市品牌,在创建中,厦门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文明创建的奋斗目标,立足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文明素养,实现了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汇聚合力,长抓不懈
    “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内有将近200项测评标准,并且对比往届评选,今年的测评更加注重群众的评价,例如考评组会通过向市民实行问卷调查来了解城市交通满意度。”据厦门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测评体系不断丰富和充实,事实上也是对文明城市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要在创建中“折桂”的难度越来越大。
    从首届文明城市创建至今,变的是考评标准,不变的是厦门始终从全局角度推动文明创建工作。
    今年9月,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裴金佳在接受中国文明网以“砥砺奋进的五年·文明的力量”为主题的访谈时说,作为老牌全国文明城市,厦门创建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的历程中,始终不变的是坚持文明创建“一把手”工程不变,坚持市民的主体地位不变,坚持问题导向不变。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征程中,厦门已经形成一套自上而下、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领导挂帅抓文明创建,由市委书记担任市文明委主任,市长任第一副主任,市委副书记和常委宣传部长分管全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文明办主任由宣传部副部长兼任。各级党政“一把手”靠前指挥。并且逐级建立了问责追究制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文明创建的效果直接被作为考核、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如是,形成“一把手”高度重视,亲自抓、亲自落实,压力层层传导的文明创建体系。
    文明创建没有终点,对于连续五届参与文明城市考评的厦门来说,创建的过程即是城市自我提升的过程。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厦门坚持以问题导向,敢于曝光问题、解决问题。
    一个镜头足以透视厦门自我解剖的决心——今年8月4日,厦门市召开了创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点评会,专门对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等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点评会上,一个个问题被“无情”抛出,点评、督察等更是“不留情面”。但听完点评后,裴金佳直接指出问题曝光还不够“辣”,曝光的力度要更大些、涉及面要更广些,充分发挥问题导向对创建的作用。
    这样的“火辣”的点评会可以追溯到2005年,从第一届文明城市创建开始,厦门就开始定期请有关单位组成点评团,结合一轮轮的暗访以曝光问题促进工作推进,市委书记、市长几乎次次参与主持。
    至今,厦门已经形成了文明“全域创建”的机制和氛围,各区各部门都有自己的创建“法宝”:例如思明区建立文明创建网格化管理制度,明确社区、街道及各职能单位职责;湖里区建立信息共享、及时反馈、共同管理等机制;同安区联合志愿者和媒体力量组成区级文明创建暗访团加强督查,定期在媒体上曝光文明问题;公安交警部门开展“文明交通示范城”创建,成立“义务交警队”,开展“呵护斑马线”行动;交通运输部门成立“小黄帽”志愿联盟,命名一批公交公共文明行为示范线路、示范站点、示范车队等。
举事为民民助之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圆满举办后,9月6日早上,厦门市委市政府就发出了一封致市民的感谢信,感谢市民在金砖厦门会晤中作为主人翁展现的良好文明形象。
    这样一封感谢信迅速引起了全市市民的热烈回应,令人意外的是,许多市民纷纷留言表示“要谢谢政府有力的组织和辛勤付出”“只有文明的政府才有文明的市民,只有包容的政府才有包容的市民”……
    在厦门的城市管理者看来,“厦门文明城市创建的优势是厦门人民热爱厦门”。而“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也正是厦门文明创建之路的首要关键词。
    在文明创建中,厦门不简单地以拿奖牌、争荣誉为目标,而是始终从群众需求出发,注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近年来,厦门把深化文明创建与补齐民生短板紧密结合,围绕加快跨岛发展,全面展开5条地铁线、新机场、“两环八射”快速路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未来4年将建设10万套以上公租房,创造了分级诊疗厦门模式,积极破解“交通难、就医难、住房难”等问题。还把深化创建与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紧密结合,实现文明创建与城市管理共同进步。
    今年,为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上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整治提升行动,由于整治以群众满意为导向,着力解决占道经营、商业氛围过浓等老大难问题,最大程度恢复鼓浪屿的宁静幽雅,因而普遍得到了岛上居民的理解和支持。鼓浪屿龙头路上“沈家闽南肠粉”店铺的生意一度受道路改造和外立面改造影响,人气寥寥生意惨淡,但是老板沈春长心里很是理解,还主动带着员工给工人们“搭把手”,他说:“忍过这段时间就好了,政府花了这么大力气改造提升鼓浪屿,以后我们房前屋后环境更好了,游客肯定会更喜欢,早点配合完成提升,也是方便我们自己。”
    像沈春长这样的热心市民,厦门比比皆是。尤其是去年“莫兰蒂”台风过后,更是涌现了一个个动人的“暖城故事”“暖心故事”,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有品格、有力量、有大爱的文明厦门。
    文明创建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主义,厦门实打实地推动问题解决,让市民从中受益,进而获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此外,厦门还形成了一批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平台、载体,为文明创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从2007年开始举办的厦门市和谐邻里节走入群众中间,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市民走出家门,在社区建立起“熟人社会”,共建和谐邻里,已然成为每年厦门人的又一个热闹的节日;源自于海沧的文明“小袋鼠”行动被推向全市,助推全市养成垃圾不落地、爱护家园环境的文明氛围……
    现在在厦门,树木常青,大街小巷长年干净整洁,无愧“花园城市”等称号;“文明礼让斑马线”的活动潜移默化,让行人和车辆在“生命线”前互相礼让;公交让座成为常态,最近,厦门11路公交车还成为“轻语车厢”,倡导“礼让上车,一路轻语”,营造温馨文明的车厢环境……
    或许,正是老百姓对城市的强烈归属感和认同感,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让厦门孕育了独特的城市文明品牌。
与时俱进,创新前行
    “驾驶机动车未按规定避让行人,行经人行横道未减速行驶的,处以一百元罚款”;
    “个人在道路或者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抛弃有害垃圾、厨余垃圾或者其他污秽物质、口香糖残渣等难以清理的垃圾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予以警告,并责令当场清理”……
    今年,厦门先后出台并实施《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和《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创新性地以立法的形式,对社会文明提升相关工作作出规定。针对文明创建中的突出难题,发挥法制作用,将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据了解,厦门现行的99部地方法规中,涉及社会文明建设的达83部。
    在推进文明创建的路上,厦门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015年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后,厦门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创建“全国公共文明行为典范城市”,不仅要对标文明创建测评体系,还要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在全国立标杆、当榜样。厦门针对文明立法就是学习了新加坡的经验。
    向高处看齐,从细微处做实,文明创建能否形成长效机制,更重要的在于落实有效的监督机制。在文明创建的实践中,厦门不断开创更为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例如今年,为了进一步提升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厦门还创新性地用“一杆秤”考评背街小巷的卫生保洁工作。从7月起,厦门选定了思明区、湖里区各100条背街小巷作为试点,引入第三方测评机构进行考核,通过垃圾称重,衡量哪一条道路更干净,奖优罚劣,促进城市市容环卫管理水平提升。而在同安,如今每一个市民都可以成为“文明卫士”——一旦发现垃圾乱堆放、污染环境、违规停车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同安文明卫士”电子督查平台,及时上传照片,向相关部门举报,而且每一个事项都形成透明的处理流程,倒逼主管部门及时解决问题……
    值得关注的还有,经过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考验,厦门形成了一系列“文明品牌”,政府牵头的文明创建团队和市民自发组成的志愿团队相辅相成,文明创建的“众创”氛围浓厚。
    作为顺应市民文化生活需求的有益探索,2015年厦门打造了“社区书院”,建设集学习教育、文体活动、群众议事和组织孵化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公共空间。社区书院容纳着不同人群共同学习成长,在春风化雨中涵养共建共享的公共精神,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目前,厦门已建成社区书院201家,52万多人次从中受益。
    此外,厦门先后培育了思明城市义工协会、两岸义工联盟等32个志愿服务品牌团队。据统计,厦门现有网上实名注册志愿者近50万人,占常住人口13%。“有事找志愿者,没事做志愿者”已经成为深入厦门人心的理念。“爱心联动”“关爱空巢老人”“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等首创经验在全国交流推广,文明创建逐渐沉淀为厦门的暖心气质。(福建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送优惠劵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